關于按照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實施城建項目建設的通知
發布者:裕達建設
發布時間:2016-4-15 10:21:55
點擊量:3249 分享:
各區市建設局、市政局(處)、園林局:
為貫徹落實
國家、省市關于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積極、有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提高新型城鎮化建設質量,現就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海綿城市建設重要意義
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儲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是推進“工程治水”向“生態治水”重大轉變的有效方式,對于提高城市防洪排澇減災能力,促進城市水系統良性循環具有重要意義。各相關單位要充分認識海綿城市的重要性,統籌規劃、突出重點、示范引路,大力促進海綿城市建設,保障城市生態安全。
二、科學實施海綿城市建設
1.基本原則。海綿城市建設要堅持規劃引領、科學示范、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基本原則,將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作為海綿城市建設核心,統籌推進城市水生態、園林綠地、道路交通、建筑小區建設,做好各系統間的互補互調與無縫對接。
2.相關措施。城市水系統要加大河道整治力度,通過建設攔水壩、谷坊、生態緩坡、濕地公園等措施,增加河道滲漏調蓄能力。實施河道清淤工程,增加河道排放能力,改善河道水質,提升河道水體景觀。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增加雨污分流改造力度。加快改造既有危舊供水管網,降低供水漏失率,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園林綠地系統要結合公園綠地建設和改造,建設下沉式綠地和植草溝,實施透水生態鋪裝,提升綠地匯聚雨水、蓄洪排澇、補充地下水等功能。實施街頭綠地、游園和道路等綠地改造提升工程,增加喬灌木栽植量,豐富植物配置,完善景觀設置。城市道路是地表徑流及其污染物產生的主要場所,從道路規劃、設計到施工均要落實低影響開發理念及控制目標。在適宜的市政道路工程中,實施人行道、附屬停車場及廣場的透水鋪裝,合理設置道路橫斷面,適當建設下沉式綠化帶及雨水調蓄池等,增大地表水滲入量,最大限度發揮道路集水功能。建筑小區系統中,新建住宅小區要按照低影響開發要求規劃建設雨水系統,推廣建筑雨水收集利用和屋頂綠化技術。小區室外步行道、停車場應采取透水鋪裝。鼓勵住宅小區綠地采用雨水花園等形式規劃建設蓄存雨水的景觀水體或相應設施。政府投資建設的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項目要落實海綿型住宅區建設要求,在城市低洼易淹易澇區和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要同步考慮海綿城市建設技術與排水設施能力建設。
三、落實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各相關單位要切實加強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規劃建設,抓好典型示范,把海綿城市建設提上重要日程。各部門要搞好統籌協調、密切協作、形成合力,落實建設任務。市建設、市政、園林管理部門要強化監督檢查,督促指導各區市做好海綿城市建設工作。
2.拓寬項目建設資金籌集渠道。各市(區)要在年度建設計劃中優先安排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納入政府采購范圍。要積極推廣PPP模式,通過特許經營、投資補貼、貸款貼息等形式,吸引社會資本建設、運營海綿城市建設項目。
3.完善制度體系。新開工建設的道路、園林綠化、水系治理、住宅小區和公共建筑項目,要按照住建部印發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要求做好項目設計,從源頭上確保項目建設符合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建設管理部門要在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等階段審查海綿城市指標是否達標的制度,并將此作為發放施工許可證的基礎材料。要加強項目施工和竣工驗收監管,將低影響開發雨水設施納入施工監理范圍和竣工驗收重點內容。
威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2016年4月12日